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黄河滩区是沉积黄河泥沙、滞蓄大洪水的重要区域,又是百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必需场所。东明县焦园乡是黄河入鲁第一乡,7月3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三下乡”长青志愿服务队走进焦园乡富源新村,为黄河滩区新村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7月3日上午,为了解黄河滩区新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基本生活情况,志愿者们来到七号村台——富源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们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测心电图和宣讲医疗急救知识等服务。活动现场,村民们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各项检查。志愿者们还耐心的询问每一位前来做检查的村民的健康状况,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并结合村民自身实际情况对其日常运动、饮食安全、科学用药等进行指导。
在排队等候义诊的间隙,志愿者们为村民们科普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鱼刺卡喉等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村民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踊跃尝试操作。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村民们了解了正确的急救方法,零距离了解与健康、生命相关的知识,唤起了村民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重。基层医疗卫生是保障基层人民健康的关键,参与基层医疗卫生实践活动,对医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知行合一的机会。
黄河流域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但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和受汛期洪水淹没威胁等因素影响,黄河滩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义诊活动间隙,志愿者们向村民了解黄河滩区的迁建情况,“搬过来后,感觉什么都变新了,干什么也更方便了”一位热心村民这样说道,“之前的村里一下雨,往地里走的时候,一路上全是坑坑洼洼,出去一趟回来全是泥”,令村民感到最满意的是滩区新村都是柏油路面,村民们再也不用走土路了。“以前住在黄河边上,下大雨、发大水的时候房子漏雨、漏水。”在黄河滩区生活了大半辈子,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讲起当年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如今搬迁的新村加高了村台,即使在洪水汛期,修建后的村子也不会再有被淹没的威胁了。对比原先的村子,搬迁后的黄河滩区新村的街道卫生也越来越干净,没走几步就能看见排列整齐的垃圾桶,村里房屋上随处可见文明宣传标语和公益涂鸦。从过去黄河滩里的“穷窝窝”,到如今幸福河畔的“美家园”,滩区居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义诊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富源新村的“希望小屋”,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困难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盒、钢笔等,志愿者们亲切的和儿童交谈中,勉励他们要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长大后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所在,而黄河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岸边万物生”,黄河水作为农民农耕灌溉的主要来源,一直以来滋养着华夏大地。下午,志愿者们来到了黄河岸边,志愿者们携带垃圾袋,穿戴好手套等卫生工具后,在岸边展开了垃圾清理活动,将散落在周围的白色垃圾、烟头、饮料瓶等捡起带走,为黄河滩区打造清洁、美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下午6时左右,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三下乡”长青志愿服务队在黄河滩区的志愿活动告一段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深入黄河滩区,用实际行动为滩区居民带来了健康服务,为滩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徐仟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