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学路、浓浓姊妹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杨静同学先进事迹
杨静,女,山东聊城人,2008年考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现在08级临床医学系9班学习。自入校以来,她一直热心的帮助他人,尽献爱心,无私奉献,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2010年4月被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


背着同学上大学
在菏泽医专的校园里,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个身材苗条的漂亮女孩背着另一个残疾的女孩,吃力地上楼、下楼、到教室、去食堂、回宿舍,她们是姐妹?不是!她们是亲戚?也不是!她们是一对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的好同学,这个漂亮的女孩叫杨静,是2008级临床医学9班的学生,那位残疾的女孩叫赵文文,是2008级临床医学10班的学生。她们的故事还得从高中时代说起:
高中的时候,年仅16岁的杨静和赵文文相识,便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照顾文文的重任。高中生活转瞬即逝,转眼到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了,在别人高谈阔论自己理想的时候,文文却暗自发愁:到了外地,我怎么独自生活呢?这时候,看透她心事的杨静来到她的身边说,我们上同一所学校吧。就这样,她们共同来到了菏泽医专,同一个宿舍、同一个合堂教室、放假同时回家。下课的时候,杨静背着文文去上厕所;放学后,杨静每次都先把文文安排在一个座位上,一个人去买两个人的饭菜;周末的时候,杨静怕文文在学校一直呆着会感到厌烦,就推着文文去逛街、去公园散步;冬天的时候,文文洗不动的厚衣服都交给了杨静,到了晚上,杨静还要给文文盖被子。在通往教室的路上、在往食堂去的途中、在回家的火车上,我们看到了两个连在一起的影子,似乎并无分别的片刻;杨静用她瘦小的躯体负担了几乎等同于她自身的重量,一天、一月、一年、五年,她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声怨言,也从未企及过一丝回报,她只不过让自己善良的本性去散发光辉、只不过用自己行动去默默的关爱她身边的人、只不过用她朴素的美好愿望去感动着周围的世界。做一两次好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到,像她那样年复一年的义务照顾他人,那样的坚持与执着,却令我们感觉到惊讶,一日又一日,我们因轮椅后那个从来没有消失的身影而感到震惊!那是一股暖流,是在这个社会中出现的一丝曙光。尽管是那样的微弱,但是它却深深的触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让我们每个人明白了一点:爱永远在我们身边。
刻苦学习、携手共勉
学生要以学习为本,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尤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想为国家做贡献,能够在社会中具有竞争力并占有一席,就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所以在学习上,杨静一直以一种端正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为了既要照顾同学又要保持自己的学习成绩排在前面一分一秒的学习机会她都不放过。在学习上她刻苦努力,虚心好问。每晚她都是寝室中最后一个睡觉的,早上天还没有完全放亮的时候她又要起床去外面晨读英语,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目前为止她获得了学校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园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和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考试,她没有让关心、关注自己的老师、同学失望。
除了自己学习好之外,她还热情的带动其他人。她从网上查阅、收集了很多专业课学习资料,打印出来在班里传阅,她班里其他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道,组织了学习经验交流小组,每周六晚上相互交流,无私的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尤其是赵文文同学在她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也获得了学校奖学金。
心灵相通、性格互补
在杨静同学的帮助下,文文同学虽然身有残疾,心灵却没有一丝缺陷。她乐观、开朗而且坚强,和同学们聊天、开玩笑,她充满幽默的话语常常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她成了班上的开心果。曾有人问她:“你从小到大自卑过吗?”她回答,“有过,但现在想开了,我要用我的笑声来回报帮助我的人”。
杨静的性格正好和文文相反,文静、内向、不爱说话但极为细心。当文文出现心情波动、情绪低落的时候,杨静总能及时的感受这种变化,耐心地进行开导,比起身体的扶持,心灵上的安慰也同样让人感动。她们两个从不分离的身影,成了我们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感动校园、爱心传递
杨静同学的事迹逐渐的传播开来,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向杨静同学学习,学习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刻苦学习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学校的领导、老师多次找她谈话,了解她们的生活、学习状况,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学校举行的“感动菏泽医专十大学子”的评选中,杨静以高票入选,同时,杨静同学又被评为菏泽优秀青年志愿者。在她的影响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行动已经蔚为风潮:照顾周围社区的老人;帮助身体不便的同学;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在周末走上街头举行义诊……爱心的接力棒在校园内传递,学校里已经涌现出无数个像杨静一样的学生,友爱的春雨已经滋润了每个医专学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