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系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中医养生|端午膳食养生
日期:2025-09-19 信息来源: 中医药系 点击数:

当艾草摇曳生姿、粽子香气满溢街巷之时,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里,早已藏着古人应对夏季湿气的药食同源智慧。追溯端午习俗的起源,早有 “端午祛病” 的传统,古人认为五月正值“仲夏”,天气逐渐炎热潮湿,雨水增多,这种 “湿热交加”的环境,就像一群无形的 “小怪兽”悄悄侵袭人体 —— 地面水汽蒸腾,空气中湿度攀升,人体很容易被湿气 “缠上”,这也是中医常说的 “暑湿当令” 的时节特点。

中医理论中,“湿气不除,百病缠身” 并非夸张之说。湿气作为 “六淫” 之一,最易侵袭人体脾胃,因为 “脾主运化水湿”,一旦脾胃功能受损,水湿无法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堆积。这时候,人们常会感到浑身沉重乏力,像是被湿衣服裹住一般提不起劲;脑袋也会昏沉不清,如同被湿布包裹,注意力难以集中;脾胃运化失常还会直接影响食欲,吃什么都没胃口,甚至出现腹胀、大便黏腻不成形的情况 —— 这些都是体内湿气过重的典型信号。尤其在端午前后,湿气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做好祛湿养生,对守护一整个夏天的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粽子,端午时节还有不少 “祛湿好物”,薏苡仁便是其中的 “黄金选手”。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尤其适合夏季湿热缠身的人群。用薏苡仁搭配粽子,做法也十分简单:提前将薏苡仁用清水浸泡 2-3 小时,待其充分吸水变软后,与淘洗干净的糯米、去核的红枣、提前泡发的赤小豆一同混合,按照常规包粽子的方法包裹好,放入锅中煮 1-2 小时即可。这样做出的粽子,既有糯米的软糯、红枣的香甜,又带着薏苡仁的淡淡清香,咬一口绵密软糯,不仅满足了味蕾,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让脾胃更舒服。

此外,端午时节的饮食也需遵循 “祛湿健脾” 的原则。除了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芡实等食材都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时,端午前后要尽量少吃生冷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比如冰饮、雪糕、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湿气,反而不利于祛湿养生。

在这个艾草飘香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传承传统习俗,更要学会运用这些药食同源的方法,做好祛湿养生,让身体远离湿气困扰,以清爽健康的状态迎接夏天。(中医药系 李翠云/文)



下一条:社科润心传古韵 杏林妙手惠民生 ——菏泽医专李翠云主任科普宣讲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


学校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学路1950号

Copyright© 2021 www.hzm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