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菏泽市委、市政府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
菏泽医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一、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2011年,市委、市政府继续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市委副书记王浩,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炳山等领导先后对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市委下发了《中共滨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滨发〔2011〕12号),市委办转发了《关于转发< 滨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滨办发〔2011〕13号)。王浩书记专门到市关工委调研,现场办公,听取工作汇报,出席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暨“三小两先”表彰大会,并做重要讲话。
各级党委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做好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基础。各县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成立了由县区委副书记任主任,县区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县区直主要部门领导任委员的坚实领导班子。定时听取本县区关工委工作汇报,积极参与关工委组织的活动。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各县区关工委经费均已列入预算,人员配备、办公场所、办公车辆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无棣县关工委办公室确定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三人。
二、深入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和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市关工委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市关工委主办了“滨州市老少牵手—庆祝建党90周年诗歌朗诵会”。广大“五老”志愿者与中学生们一起,共抒爱党情怀。印发了《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滨关工委〔2011〕8号),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 “中华魂”(颂歌献给党)主题教育活动,从市直单位到县区直单位、从学校到企业掀起了活动高潮。高新区自编了《光辉的55周年》、《牢记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纪念邓小平》等宣传教材;开发区与南开大学语言教研中心合编一套《经典悦读》丛书,无偿捐赠给学校1000套,共计6000册。博兴县成功举办了“队旗飘飘映党旗”迎接建党90周年博兴县少先队献词大赛。通过多种形式,号召广大中小学生亲近红色经典,感受革命先烈创业的艰辛历程和丰功伟绩,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繁荣昌盛发奋读书。截止目前,全市开展活动的学校数为629所,占全部学校数的98.9%;参与活动的学生数为414305人,占学生总数的97.52%;参与活动的“五老”人数为1013人。滨城区、阳信县、无棣县、开发区开展了主题红歌比赛和演讲比赛,特别是学校,把此项主题教育活动与“三项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中小学生读书节、传统教育报告会、中小学艺术节,利用节假日组织老少牵手共颂革命诗篇,看红色电影,祭革命烈士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爱国教育。
三、落实“十字”方针,推动“三项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示范化发展
1. “三项活动”成绩斐然。按照推动“三项活动”纵深发展的要求,市关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了“三项活动”这一品牌。诗词进校园方面,市“五老”诗词宣教团先后组织30余人到滨城区四小、北海新区、邹平县梁邹小学进行诗词宣教活动,创作诗词60余篇,分别在《滨州日报》、《老年生活报》、《领导科学报》刊登,并收录500余篇诗词出版了《黄河三角洲诗词》,免费赠送给各县区关工委。才艺培养方面,举办了 “德克士”杯首届全市青少年才艺大赛,从全市1090名参赛者中选出了150余名优秀选手。由市关工委和市国际象棋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2011年滨州市中小学生(幼儿)国际象棋、国际跳棋锦标赛和市国际象棋、国际跳棋教学普及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评选出了先进单位27个,先进个人104名。在2011年常青藤全国国际象棋公开赛和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由市关工委和市国际象棋协会组织的学生分别获得了两冠两亚两季军和一金一银的好成绩。感恩教育方面,在全市各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孝行天下、大爱滨州”征文活动,在征集的1600余篇作文中,评选出了63篇优秀作文在报纸上定期刊登。4月13日,市关工委召开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暨“三小两先”表彰大会,表彰了“中华诗文诵读小名士”198名,“感恩小明星”198名,“才艺小能手”199名,“先进‘五老’辅导员”103名,“先进单位”114个。这是我市“三项活动”优秀成果的集中体现,也凝聚了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心血和智慧。据统计,全市现开展“三项活动”的学校有621所,占全市中小学校数的98%;参与活动的学生406403名,占全市中小学生数的98%;参与活动的“五老”达1161人。通过典型的选拔与树立,有力地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参与“三项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广大“五老”的工作热情,扩大了“三项活动”的影响力。
2.通过调研,总结了“三项活动”新经验。为落实省关工委“拓展、提高、创新、扎实、持久”十字方针的要求,市关工委历时一个月,深入到4个村、16个学校、3个社区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6场,300余人参加座谈,通过调研,发现在“三项活动”开展方面的新经验。一方面提高了认识。对开展“三项活动”的意义,市委书记邓向阳明确指出:感恩教育是立德,中华诗文诵读是修身,才艺培养是立足。邹平县韩店镇新世纪中学在开展“三项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以感恩教育促道德素质提升;以诗词教育促文化素质提升;以艺体教育促艺术素养提升;以礼仪教育促文明素质提升;以专题活动促政治素质提升”的经验和体会。滨城区清怡中学提出“以艺促智,以艺陶情”的艺术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拓展了活动面。截止目前,全市“三项活动”从学校延伸到机关、社区、家庭。博兴县充分发挥“孝子之乡、董永故里”的优势,将《二十四孝图》及内容详解绘制在文化长廊或“文化墙”上,创造性的开展“小孝为父母,大孝为祖国和人民”的新“孝道”教育,成效明显。阳信县、惠民县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沾化县田家村自成立关工委以来,建立了关工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关工委的职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离校不离教”活动;在村中心设立了“感恩一条街”,每年让群众投票评选孝星;组织村中“五老”,开展网吧监督活动;设立图书室,为孩子们借书提供方便;并对困难青少年进行救助。村“两委”每年给关工委解决10000元的活动经费,建立了青少年教育基金并设立了“田家村金榜学子奖励”。几年来, 700多人的小村共出了3个博士、4个硕士、20多个大学生。外村人都说这个村的“风水”好,其实这是学校、村两委和关工委对青少年关心教育的结果。
3.“三项活动”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示范化。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专门制定了《滨州市关于开展“经典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培养”示范学校的评审方案(试行)》(滨教〔2011〕67号),并将“三项活动”示范学校评审与“五好关工委”评审细则相结合,推动各中小学校进一步落实“十字”方针,促进“三项活动”持续发展。威海会议上,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在讲话中七次提到滨州经验,特别指出全省各级关工委要学习滨州市“三项活动”示范学校评审细则,推广滨州经验。很多基层学校在“三项活动”开展中制定了详细的评审方法,以量化的形式推动活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滨城区第四小学在诗文诵读活动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要求,制定了《诗文考级标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评价方法》,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邹平明集镇教委对诗文诵读实行追踪评价制,实行周评价、月评价、学期、学年评价等,将学生的古典诗文作为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入学生的成长档案。
四、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扎实
1.“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效果显著。自全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启动以来,市关工委坚定不移地把普法教育活动作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青少年普法教育取得突出成效。8月18日,市关工委召开了全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表彰大会,表彰了“优秀学生”74名,“优秀辅导员”74名,“先进个人”76名,“先进单位”63个,“优秀组织奖”28个。截止目前,全市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学校数为633所,占总学校数的99.53%,参与学生数为400558人,占全部学生数的94.29%,参与活动的“五老”人数为819人。今年4月7日的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工作汇报会上,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我市关工委开展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予以高度评价。会后,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和山东省工作站,半个月内两次来函,对滨州的普法教育工作给予肯定。对中关工委领导的讲话,市委市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关工委主任王浩,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炳山,副市长张兆宏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市关工委再接再厉,努力取得更好成效。今年9月,我市14名先进个人、11个先进单位在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其中市关工委被评为全国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滨城区清怡中学在普法教育中创出了“十个有”、“八个一”、“政府主导,学校实施,家庭参与,社会共管”四位一体新经验,实现了普法教育学生参与率100%,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率100%,学生辍学率为“0”,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被评为全国普法教育的典型学校。
2.普法活动部署周密、形式多样。在全市各级关工委及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积极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按照滨办字〔2011〕37号文件要求,由市关工委组织,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了5421册普法读本,在全市13万中学生中开展大型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各县区分别组织学生观看普法影视教材,开展知识竞赛。博兴县组织公检法部门开展了“送法进校园”活动,专门举行聘任法制副校长仪式。邹平县详细部署了普法教育工作,责任划分到成员单位,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3.积极发挥“五老”作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充分发挥“五老”关爱团的作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动。各县区充分发挥“五老”的特长和优势,组织巡回宣讲团,在全县各中小学校举办了“送法律进校园、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报告会。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以“五老”宣讲、法律知识普及、体验教育、整顿治理黑网吧四方面为主,突出开展整治黑网吧活动。目前,绝大多数网吧基本达到了“绿色网吧”的要求,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参加普法教育的“五老”有279人,共举办普法宣讲698次,受教育的学生达357653人。各县区共组织报告会310余场,226730人参加。
五、拓宽渠道,创新载体,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成绩显著
1.提高了认识,健全了机制。宣传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开路先锋。各级关工委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做好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渠道,及时宣传关工委工作。全省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会议后,市关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的意见》(滨关工委〔2011〕22号),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信息考核办法(试行)》(滨关工委〔2011〕20号),将关工委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全市关工委宣传工作稳步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2.巩固了宣传平台,拓宽了宣传载体。一方面巩固了现有宣传平台。市关工委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渠道,加强舆论宣传。《老年生活报》自开设“关爱周刊”专栏以来,共刊登83期,发稿279篇,图片300余张,专访全市“五老”团成员23名。市关工委一直高度重视自身宣传阵地的建设,截止目前共印发简报40期,阳信县关工委的简报,惠民县关工委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都很好地总结和宣传了各自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拓宽了新渠道。在全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会议后,市相关媒体先后提出开设关心下一代专版,并积极策划针对全市中小学生的活动方案。《领导科学报》自10月26日开设“关爱在行动”专版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及学校共发稿50篇。齐鲁晚报·今日滨州编辑部组织的“漫说励志、关爱人生”漫画大赛活动,目前正在全市中小学生范围内开展。
六、组织队伍建设更加完善,积极开展“五好关工委”争先创优活动
1.全市基层关工委的组织进一步壮大。按照中关工委扎实开展基层工作年的要求,市关工委于11月底对全市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从统计情况看,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基层的组织网络逐步形成。全市应建关工委组织共5658个,已建5372个,空白点286个,已建占应建的94.95%。二是全市各级关工委的“五老”关爱团总数达1652个,成员达5167人。三是“五老”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共有“五老”志愿者8967人(其中参加“五老”关爱团的5617人)。
2.“五老”队伍进一步充实。在原有“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的基础上,增加了老艺人。在才艺培养中,各县区和学校十分重视结合当地风俗特色,整合社会资源,丰富了才艺培养内容。很多学校聘请本县区艺术团已退居二线的老艺人到学校进行艺术指导、文化传承,在展示学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科学小制作才艺的同时,增加了剪纸艺术、手工编织、陶艺制作、武术表演等项目。
3.积极开展“五好关工委”争先创优活动。按照省关工委《关于创建基层“五好”关工委活动的意见》(鲁关工委〔2011〕1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关工委印发了《关于创建“五好关工委”、争做“五好志愿者”活动的意见》(滨关工委〔2011〕16号),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市关工委制定了《滨州市“五好关工委”评审细则(试行)》(滨关工委办〔2011〕7号),并与“三项活动”示范学校评审细则相结合,进一步细化、量化评审工作。沾化县关工委针对乡镇关工委制度不全,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专门制定了《乡镇关工委工作制度范本》,并统一订制门牌,使全县12个乡镇关工委组织有了统一的标识。
七、关爱活动更加丰富,切实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1.扎实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一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积极配合团委、人保等部门,加强对青少年就业、创业的培训工作,为切实解决青少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帮助;配合农业、科技等部门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新技术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村青少年解决技术难题。协助市创业促进会举办就业扶持培训班2期,面向高校共培训200多人,重点扶持40多人;举办了“送岗位进校园”、“百校千企送岗”等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9850余人。为给农民工、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市关工委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就业培训基地,累计举办人才交流会103场,提供就业岗位25000多个,成功输送人才3000多名。
2.关注校园安全问题,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校园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这一问题市关工委进行了调研,倡导在有条件的县区、学校大力推广无棣、邹平等县校车接送学生的经验。无棣县围绕学生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成立了校车公司。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校车116辆,其中县城22辆,乡镇94辆,保障了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邹平县投资2880余万元,购进222辆校车,财政一年给学生补助420万元,全县的中小学生均由校车接送。其他各县区校车配备工作也已逐步展开。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全市各级关工委历来关注贫困青少年的成长,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救助活动。大力开展“圆梦行动”、“爱心同行”、捐建希望书屋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但在经济、思想、心理等方面对孤困儿童给予了帮助,而且在全社会营造了共同关心帮助孤困青少年的浓厚氛围。博兴县、惠民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长期有效的帮扶。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关工委共募集资金140多万元,爱心助学物资300余万,资助中小学生1000多人,新建希望小学1所,在建希望小学2所。无棣县关工委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着力实施了“五关爱”工程,对全县1249名留守儿童的情况全部登记造册,实现了动态跟踪管理,被省确立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试点县”。阳信县关工委联系部分青年企业家为中小学开展捐赠活动,用于改善部分中小学硬件建设。高新区小营实验学校活跃了校园文化,建立了行知园、乐学园、育苑园、百花园和百菜园(劳动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11.11.12
